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农村医药报行业理论 关于检查报告中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探析 浅析脑出血术后的康复方法

第7版:行业理论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07 日 星期一   07

关于检查报告中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探析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期体检,排查身体潜在健康风险,减少身体亚健康状态。而肿瘤标志物检查则是综合健康检查中的重点项目,主要用于排查受检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癌症风险。

许多体检者在拿到肿瘤标志物检查报告时,看到报告上数据显示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很着急,以为自己患癌症了。

一、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是得癌症了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等于得癌症了吗?并不是。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理想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实际上大多数肿瘤标志物都不是完全特异的。例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肿瘤标志物,常用于癌症的辅助筛查和复发监测等,但并不能用于单独确诊或排除癌症。

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者得癌症了,也有可能是炎症、良性病变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的变化。虽然不能绝对排除癌变风险,但也不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能断定得癌症了,这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其他检查做出综合判断。所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了,无须过度恐慌,一次性的肿瘤标志物提高不能说明什么,可能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已。

二、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主要原因

关于肿瘤标志物升高,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

(一)非肿瘤疾病原因

生理因素:怀孕时,AFP可能会升高;经期女性的糖类抗原125(CA125),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增高。

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可导致AFP升高;胰腺炎、胆囊炎会使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方面的疾病会引起CA125升高。

其他因素:标本采集、保存不当,检测技术误差或者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出现假阳性结果。

(二)良性肿瘤或者增生性病变

肠道息肉、卵巢囊肿等良性病变,可导致CEA或CA125等标志物短暂升高。手术、创伤或器官增生,均有可能释放相关物质,例如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可能升高。

(三)恶性肿瘤

不同肿瘤可释放特定标志物,其中CEA升高常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CA125升高则与卵巢癌相关,PSA升高则提示前列腺癌风险。

三、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应对方法

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有时,还需要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观察其动态变化。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或者升高幅度较大,患癌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但仍需依靠病理检查等金标准来明确诊断。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一)再次复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后,通常会安排复查,确认升高是否属实。如果受检者肿瘤标志物首次升高,临床医师通常会建议受检者在2—4周后进行复查,排除一过性异常。

(二)结合其他检查方式综合判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临床医师会结合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筛查。如果有特异性症状,会给予如胃肠镜、穿刺活检等针对性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三)肿瘤标志物单次升高不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肿瘤标志物检查中,约有5%—40%的健康受检者,可能出现单项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的现象,但这些受检者普遍并无明确疾病。因此,临床医生更加关注肿瘤标志物的长期变化趋势,单次的标志物数值变化,通常不具有较高的病理诊断参考价值。

(四)高危群体需要做重点观察

对于有癌症家属史、长期吸烟饮酒者和致癌基因突变者等高危人群,临床医师应做重点观察,建议检查者缩短肿瘤标志物的筛查间隔,坚持定期做肿瘤标志物检查,以预防肿瘤风险。

(五)肿瘤标志物长期增高需考虑早期肿瘤

如果肿瘤标志物长期监测持续增高,则应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评估。许多早期癌症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胃肠镜、低剂量肺部CT等规范检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小结

总之,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癌症的唯一依据,且多数检查者都在肿瘤标志物检查中出现升高趋势。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必过度恐慌,大概率没什么事,只需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做好二次复查和定期监测即可。

(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刘芳)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