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用远程门诊系统线上与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专家进行交流。
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进行第一例膝关节置换术。
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近年来,通过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持续深化县域综合医改,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更逐步构建起“医、防、康、养、育”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格局,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达9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三都县域内就诊率达91.74%,人次同比增长5.71%;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达65.68%;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65.64%,人次同比增长13.75%;医保资金县域支付总额同比增长16.38%;通过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诊疗行为,科学控费,实现医保资金结余留用249.23万元。优化布局后,每个卫生院每年节省成本支出5.64万元,乡镇分院总体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的医疗支出同比下降14.68%。
从“五缺”到“5G+”
2020年,曾在乡镇任职的周凤乾调任三都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5年时间里,他见证了医改给三都县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莫大变化。
“2020年到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重心都扑在疾病预防控制上。直到2022年下半年,我们仔细分析全县卫生健康状况,发现我们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与发展迅速的县区有巨大的差距。州级层面组织三甲医院团队来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全面‘体检’,总结出‘缺人才、缺技术、缺管理、缺设备、缺资金’的‘五缺’难题。”回想过去,周凤乾内心依旧泛起涟漪。
就近的兄弟县市——长顺县、福泉市在推进医改工作中,让基层群众收获到更多‘红利’。于是,我们便前往学习。”周凤乾表示,学习了福建三明和兄弟县市的医改经验后,三都县根据县域实际,明确“用长顺医改的‘壳’装福泉医改的‘魂’”,也就是县域内建立一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构建“一核两翼、三区一网”(“一核”即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和核心;“两翼”即以中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为辅助;“三区”即在东部、中部、南部分别建设三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一网”即夯实村级服务网底)的医疗服务格局。同时,实施人事、薪酬、医保等改革,盘活资源,让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活起来”“动起来”。
这期间,得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对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以及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契机。近3年时间,在派驻党委书记、院长、帮扶专家等努力下,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建成了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提升县域急诊急救能力;建强“五大临床中心”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以二级医院建设为标准,规范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提升乡镇医疗服务水平;以县乡专科共建为辅助,不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提升乡村服务能力。
历时15个月时间,医疗5G+大数据平台已实现医共体业务包括入出院人次、门急诊人次、处方、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监管;该平台还实现了辅助管理、运营分析等功能;同时,影像、检验、病理、心电、急救等“共享中心”将检验结果互认实现了“升华”,进一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
从“治病”到“防病”
三都县人民医院 (医共体)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术红表示,在逐步破解“五缺”难题后,县级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成功开设肿瘤、精神、儿童康复等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独立开展介入手术205台,实现介入手术“0”到“1”的突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69.50%;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千县工程)总体指标提升至80.48%,同比上升5.18%。
在“组团式”帮扶专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专家的带领下,该院已成功完成300余例介入手术,其中包括多台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填补了该县在医疗介入领域的空白,为老百姓的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
在该院肿瘤科,东西部协作帮扶专家、广州开发区医院主治医师詹增钦正为一位肺癌患者复诊,复诊结果良好。患者陈女士肺癌晚期并伴有脑转移,已有三四年时间,在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到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时,本来患者及家属也没抱太大希望,考虑姑息治疗。
詹增钦发现,尽管患者肿瘤偏大,但供血动脉比较丰富,建议其考虑动脉灌注,直接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效,达到很好的抗癌作用。在听取詹增钦的建议后,患者及家属同意治疗方案。进行了3个周期灌注之后,检查发现患者肿瘤缩小了90%。当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患者及家属都激动地流下眼泪。
在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三都县也逐步“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该院将原来的体检科升级为健康管理中心,引导并完成县域内干部群众健康体检的同时,推行“三级管理、五向分流”模式,即体检结果由常驻健康管理团队、“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院内MDT团队三个团队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引导群众分个性化日常保健、转介到治未病中心、引导前往相应门诊、转介到专科病房、慢病建档随访5个方向进一步诊治,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
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作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医改的重要内容,自2022年以来,三都县充分发挥县乡村医疗机构服务重点,在防病和治病上找结合、求突破,探索预防、医疗、慢病管理、老年健康等一体化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现如今,通过5G+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平台,该县整合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数据,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健康管理网络。
延伸服务至“康养育”
“将宝宝置于俯卧位,握住双足双踝,让宝宝有意识地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5月26日,在儿童康复中心,康复师正在为一名脑发育不良导致肢体障碍的幼儿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并为家长详细讲解训练要领,以便家长在家也能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该中心主任石本锋介绍,科室主要为三都县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评估和治疗。目前,在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的有71人,其中县内60人,县外11人;41人来自特殊教育学校,30人来自校外。对于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孤独症等儿童,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康复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儿童康复期间,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康复所产生的费用经过医保报销和残联补贴后,剩余部分由医院兜底。
萌萌(化名)是在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出院的患儿之一。萌萌由于脑发育不良出现下肢不能正常站立,只能踮着脚,于2024年12月—2025年3月在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经过针对性治疗后,萌萌下肢能够正常站立,也恢复了活动能力。经过全面评估已顺利出院,进行后续居家康复。
“经过在儿童康复中心的专业治疗后,大多数儿童的症状都有明显好转,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有一部分儿童有望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为儿童回归社会,参与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石本锋说,希望每一位特殊儿童都能得到好的治疗,争取给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未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养老和0—3岁托育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医养”“医育”融合发展。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