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一张长凳、 一碗茶汤、 一柄龙壶,那是市井角落里最熟悉的搭配。茶汤作为包头市的特色小吃, 已有百余年的传承历史, 被列入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 才吃茶汤又面茶”,说的就是小吃“茶汤”。
“茶汤”相传源于明代,据说是由北京、天津传入包头的,最早传入萨拉齐一带, 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说是老茶汤, 但原料中却没有茶叶, 用包头当地人话说“似茶非茶”,只是制作工艺与沏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其散发出了类似沏茶的香气,从而命名为茶汤。
传统的茶汤做工比较简单,易于走街串巷售卖, 所以仅需要四到五种工序。虽然工序较少,但需凭借娴熟精妙的手上功夫, 做出来后香而不腻,柔滑甜美。
“味甜香醇,色泽诱人”,提起茶汤,许多“老包头”都记忆犹新。泼制老茶汤最重要的就是选料。 小米一定要好,面更要手工磨。水当然要用当地上等的好水, 紫铜壶烧出的水甘甜,泼制出的茶汤味道也好。
冲茶汤要的是技术, 过程很是讲究。 将原料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
包头的老茶汤, 对质量要求很高,冲的茶汤把碗翻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但是不能从碗内掉下。
好的茶汤吃到嘴里,黏而不腻,还伴有米香,让品尝者回味无穷。如果再添加一些红糖、 葡萄干、 果脯等,酸酸甜甜,口感更佳。 除了味道的香醇、技艺的娴熟外,食客还流连于龙嘴大铜壶的精美外观。
如今, 会做茶汤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这门“绝活”更显得稀罕。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