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委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实施的“基层脑卒中远程医疗救治项目”启动。该项目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旨在通过远程医疗技术与系统化能力建设,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黄金4.5小时”救治体系延伸至基层,补齐边远地区医疗短板,推动溶栓治疗规范化、同质化,为降低卒中致残率、死亡率提供保障。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脑卒中急救中面临“不敢溶、不会溶、溶得慢”的困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指出,全国目前只有40%的县能够达到每年溶栓60例的水平。该项目早期的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基层救治能力。未来,要提高县医院转院效率,使其在转院过程中能识别患者卒中程度,实现分级诊疗。
吉训明介绍,该项目以远程医疗技术为核心支撑,构建“实时指导—分级培训—质量监控”的全链条体系。通过远程实时救治指导打破时空限制,让基层医师获得即时专业支持。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确保先进技术与临床经验真正下沉基层、扎根落地。同步完善长效质量监控机制,将溶栓率、脑卒中溶栓时间等关键指标纳入严格监管,以标准化管理倒逼救治质量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专业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马青峰介绍,该项目将围绕“三个抓手”——7×24小时专家远程支持、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同质化与质控、“线下课程+远程带教”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力争显著缩短脑卒中溶栓时间,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静脉溶栓例数提升10%以上。
启动仪式后,来自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围绕静脉溶栓知情同意、影像评估、重症管理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
据《健康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