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而言,跌倒绝非小事,跌倒是老年人身体受外力伤害的第一原因。在原有心脑血管病基础的老年人中,跌倒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严重发作,即使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病基础,甚至平时看上去“还好”的老人,一旦跌倒最常见的严重伤害是骨折,因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椎与下肢的骨折,若不能或不愿采取手术治疗,则迫使老人只能长期卧床。一旦长期卧床,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各种并发症亦会随之而来,甚至最终导致不治的风险极大。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实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老年人之所以走路时可能跌倒,其原因不外是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地面不平整或有羁绊之物,或是地面有雨雪、油水等容易引发滑倒之物等。内因是老年人“腿脚不灵便”了,“腿脚不灵便”是一句民间俗语,近年的研究多指其本质乃是“肌少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量会逐步减少,若不注意锻炼,肌肉的力量亦随之下降,60岁后肌肉的质与量的下降更快,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为“肌少症”。此外,如果患有帕金森、中风后遗症之类的疾病,也容易发生跌倒。
家被认为是“安全的港湾”,然而居家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导致的伤害屡见不鲜。研究显示,老年人的伤害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主要与不安全的居家环境有关,包括存在障碍物的通道、湿滑或不平坦的地面、昏暗的灯光、卫生间没有扶手、常用物品摆放不合理等。
一、保持通道无障碍
老年人普遍反应变慢、视力减退,当环境突然改变时,往往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状况及障碍物。因此,为避免绊倒,应坚持居家环境无障碍:楼梯、走廊、过道不要堆放杂物;电线、电话线不要从通道地面经过;房间之间不要设置门槛。此外,应给家里的猫、狗等宠物戴上响铃。
二、注意地面防滑倒
地面光滑、湿滑是最常见的危险环境。为预防滑倒,家中地面应使用防滑材质。照明要适度,走廊地面使用防滑材料,行人通道无障碍。使用地垫和地毯的家庭,应保持其平整、不卷曲,且能始终固定在地面上。厨房、卫生间是跌倒发生的重灾区,若水或油渍溅到地面上,一定要及时擦干。在浴室地面或浴缸里,应铺设防滑垫,厕所及浴室安装扶杆。
三、窗户楼梯须防护
居住高层住宅的家庭应该在阳台或者房间的窗户上安装安全锁扣,确保不易打开。在阳台窗户周边不能堆物,防止老年人晾晒衣物时登高坠落。家中有楼梯的家庭,一定要在楼梯边安装扶手;在楼梯间不能堆放鞋子、书籍等杂物,避免上下楼梯发生绊倒而导致发生坠落。
四、空间照明要充足
家中的照明一定要光线充足。很多伤害的发生是因为光线不足,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楼梯和通道等空间。灯的开关应安装在易于触及的地方,也可使用声控或感应式开关。为避免夜间如厕时发生意外,可以在卧室安装一个小夜灯。
五、家具设施要适宜
家中的桌椅等家具,尽量使用不带脚轮或者能有脚轮锁止功能的桌椅。家中的家具应采用四个角是圆角的设计而不是直角,或者采用软性材质如泡沫等作为保护垫扣在桌角上,一旦发生磕碰不会导致严重的伤害。另外,家中还应适当加装或加放一些辅助设施。
六、常用物触手可及
家中的常用物品应放在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高度以在腰部和头部之间为宜。如果常用物品摆放过高,就需要登高取物,容易跌落,尤其把椅子当梯子使用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常用物品摆放过低,会经常需要弯腰或下蹲取物,直身或站立时容易因头晕眼花而跌倒。助行架、拐杖等辅助工具放在老年人可及处。
七、衣着要宽松舒适
老年人的衣着要宽松舒适,保证鞋袜合适,建议穿防滑鞋。
八、起床遵循三部曲
平躺30秒:在起床前,首先要让自己完全清醒;可以睁开双眼,凝视天花板,完全适应从睡觉到清醒的状态。
坐30秒:在平躺30秒后,缓慢坐起,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双眼正视前方,头颈稍作转动,持续30秒钟。感觉头脑清楚、无不适之后,再将双脚移至床沿,双腿下垂静坐30秒钟。
站30秒:在坐姿30秒后,慢慢站起来,在床边站立30秒钟。确保身体已适应体位的改变,没有眩晕等不适感,便可以缓慢行走。
起床三部曲的目的是帮助身体逐渐适应体位的改变,减少因突然站立而导致的眩晕和跌倒风险,尤其适合老年人及其他容易跌倒的人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