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心脏实际是一个收集和排出血液的“泵”,也像是一个发动机,推动着血液在血管里运转,然后输送全身。当心脏负荷加重或心脏肌肉损伤时,心脏就像一只弹性减退的皮球,泵血功能降低,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的需要,同时器官及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地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一、心力衰竭导致的后果
我国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比例接近20%,死亡人数却占40%。
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然而患者短期与长期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女性在各个年龄组的患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预后差于肿瘤。
二、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如果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那么就需要时刻关注心脏,这三种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冠心病45.6%、风湿性心脏病18.6%、高血压12.9%。
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以及心肌缺血,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首要原因。
高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三、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是一种评估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方法,心脏疾病患者按心功能状况分级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劳动能力的评定、预后的判断等有实用价值,常用的评定方法是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的NYHA心功能分级。
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没有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日常活动即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活动后加重。
四、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
(一)心力衰竭患者按时按剂量用药
1.心力衰竭患者服用不同种类的药品,而且每种药品的服用时间不同。一个标有时间、包含多个小格子的药盒可以有助于药品的使用,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可帮助患者每日准时服药。
2.准备一个记录本,要详细记录患者每天的用药情况、血压、心率、液体出入量、体重和症状。
3.患者不要自行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发觉有药物副作用影响的时候,请及时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
4.去门诊看病的时候,患者要带上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清单。
(二)心力衰竭患者控制摄入量和排出量
1.心力衰竭会导致身体内的水钠潴留,即过多的水分存留在心脏。反过来,水钠潴留又会促进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和一个量杯,精确计量每天饮入的液体量和排出的水分(主要是尿量)。
2.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喝水一般宜少于1500ml,不应超过2000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也就是说每天喝水1500ml,排出2000ml左右是合适的。患者喝水的时候要一口一口慢慢咽,觉得不渴了就不喝了。
3.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初期监测尿量十分重要,可以早上6点开始,用量杯测量每次尿量,记下数值,计算24小时的总和,就是一天的液体排出量。
(三)心力衰竭患者的科学运动
有氧运动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考虑接受运动康复,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和频率。应选择运动量不大、动作轻巧、速度缓慢的运动,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宜,活动勿剧烈,避免劳累。
运动形式可选择走路、踏车、游泳、太极拳、爬楼梯等。运动频率及时间:推荐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10—15分钟。
(四)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禁忌
1.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饮食原则应平衡饮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及纤维素、少食多餐、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不饮浓茶或咖啡。
2.对NYHA Ⅲ—Ⅳ级或有症状,存在水钠潴留现象者实施限盐饮食,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应控制在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2克,实际相当于食盐5克;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应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1克,实际相当于食盐2.5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0.4克,实际相当于食盐1克。
3.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和腌制、熏制的食品,如酱菜、咸肉、香肠、腌肉等。避免食用含钠的调味品,如番茄酱、蛋黄酱、酱油、沙拉酱等。在烹饪中养成使用盐匙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控制、调节自身的钠盐摄入量。
(五)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妙招
每日称重:患者每日的称重需保持在早晨,排尿后、进食之前进行,每天和前一天、前一周的体重情况进行比较。一周内体重的快速增长,提示心力衰竭恶化,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每日检查水肿:每天检查腿是否膨胀,或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水肿增长。监测运动耐量,记录气短症状,监测没有气短、气短在稍用力后、气短在剧烈用力后、气短在静息时等的情况。记录夜间呼吸,监测能平卧、需要两个枕头或更多、端坐呼吸或被夜间的气短憋醒等的情况。注意头晕,监测从不头晕、站立后头晕、几乎晕厥、晕厥等的情况。如有以上症状加重的情况,提示心力衰竭恶化,需及时就诊。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感染等疾病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戒酒。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马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