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农村医药报行业理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措施 了解乙肝五项,识别病毒感染

第7版:行业理论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一   07

了解乙肝五项,识别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我国有一定的流行趋势。慢性乙型肝炎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多维度的威胁。该病的病情持续进展,可增加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风险。接受乙肝五项检查,能够帮助临床识别机体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成分,其存在与否对于诊断乙型肝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血液检测中HBsAg呈阳性时,可提示机体正在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出现变化的血液标志物之一,HBsAg一般在感染后的1—2周内可被检测到。

HBsAg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表明机体目前没有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慢性携带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间歇性的HBsAg阴性,单一使用HBsAg诊断存在不足,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可判断个体是否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其能够评估疫苗接种的效果,同时反映自然感染后的恢复情况。检测到抗-HBs呈阳性时,可提示个体已经获得了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获得,多见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已清除病毒并康复的机体中。

若抗-HBs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提示个体没有获得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能面临感染风险。此外,抗-HBs还可用于区分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阶段。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HBsAg会呈现阳性,随着病情的好转,HBsAg逐渐消失,抗-HBs开始出现。

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作为病毒颗粒的一部分,是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编码的蛋白。HBeAg检测结果阳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且有着较高的传染性。

HBeAg阳性的患者通常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提示血液中的病毒颗粒数量较多,提示患者可能有较高的肝炎慢性化风险以及更严重的肝脏损伤。

四、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可用于评估机体曾经或当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目前病毒复制水平处于较低或非活动的状态。抗-HBe是可视为对HBeAg产生的免疫反应产物,一般而言抗-HBe阳性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低,足可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在同一个机体中,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可提示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或慢性感染进入相对静止阶段。要值得注意的是,当C区出现变异时,尽管抗-HBe检测结果为阳性,机体依旧可能存在持续的病毒复制和较高的传染性。

此外,对于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消失并出现抗-HBe这一标志,可用于评估治疗是否成功。

五、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可直接表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反应,临床将抗-HBc分为IgM和IgG这两种类型。

抗-HBc IgM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最早出现的抗体之一,在急性期即可达到峰值,检测结果呈阳性时,表明机体存在急性或近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抗-HBc IgG检测结果阳性可表明,机体既往或者目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一般在急性感染后期开始出现,即使患者已经康复或病毒已被清除,但依旧会存在。

六、小结

乙肝五项是目前筛查、诊断以及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血清学检查内容,该检测项目中各血清学标志物联合应用,可帮助临床获得更全面的感染状态信息,有利于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侯鹏)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