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农村医药报专题报道 博采众长潜岐黄之术    仁心厚德济黎民苍生 扎根乡村服务百姓   巾帼女杰荣膺殊荣

第6版:专题报道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6 月 23 日 星期一   06

博采众长潜岐黄之术 仁心厚德济黎民苍生

——记湖南省慈利县小武中草药店负责人周歧武

慈利县小武中草药店负责人周歧武(左)为患者进行脉诊。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是中国杜仲之乡,澧水蜿蜒,青山环抱。这片土地是贺龙、肖克等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的沃土,古老的智慧在岁月中熠熠生辉。周歧武就出生在这片充满传奇与希望的地方,他的人生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传承“四道”接骨,护佑一方黎民百姓

周歧武出身于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周伯卿是当地家喻户晓、医术精湛的名老中医,同时也是一名老红军。周伯卿中过举人,教过私塾,凭借出色的文才与高超的医术,被中共地下党推举为慈利三官寺游击大队的大队长,1935年,队伍被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周伯卿从此踏上长征路。作为随军军医,周伯卿主治刀枪伤、跌打损伤,接骨术更是他的拿手绝活,为众多受伤的红军战士疗过伤。

慈利土家周氏接骨术采取辨证施治,使手法接骨与心理治疗、生态治疗、药物康复、药后护理相结合,为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独创了心道、手道、法道、药道的“四道”法。

心道:运用祖传祝由术,依伤情选用雪山水等,喷敷或涂抹于患处,并通过心理安抚来缓解患者疼痛焦虑,助力身心同治。

手道:先通过手指的触感,感知伤处的骨骼形态、移位方向、肿胀程度等,在脑中还原骨骼正常形态与当前错位的差异,确定复位方向。

法道:在触摸定位的基础上,采用特殊手法整复治疗,通过拔伸牵引、端提按压、屈伸回旋、调整畸形等办法复位,将骨骼位置对平、对齐。

药道:病人骨节复位后,外用自制膏药和周氏跌打散敷贴好后,再用鲜活杉树皮包捆,防止错位和二次伤害。

周伯卿期望后辈们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治病救人,造福一方百姓。周歧武的父亲周天爵15岁就开始跟周伯卿学习接骨术,后来周天爵自己开办诊所,并把周歧武带在身边,传授他接骨术。周歧武也不辜负祖父所望,始终铭记嘱托,不仅跟随父辈学习中医知识,还为了把祖传接骨术发扬光大。他一方面自学中医学书籍,参加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培训;一方面拜专家教授为师,技术日益精湛。

坚守初心深植乡土,博采众长潜心岐黄

周歧武现任慈利县小武中草药店负责人,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伤寒杂病论》编辑工作委员会特邀编委等职务。他擅长运用中医养生之道,对骨科、颈椎病和糖尿病等都有深入研究。

周歧武认为颈椎病与肝肾有关。肝乃血之藏,魂之处,筋之宗,主开,主动;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在临床上,周歧武认为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认识疾病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治疗疾病的手段和用药也不同,但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解除患者病痛,保护身体健康。

为追求工作上的精益求精,周歧武格外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2018年,参加湖南省基层医生中医内科进修,参加“2018届悬壶中医专长六班方剂学”的学习;2022年,师从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学习浊毒理论;2025年,专门拜师红墙御医胡维勤,学习经典及独到的学术经验。

业精于勤,终收获硕果。2020年,在年度“金牌武医”评选大赛中,周歧武荣获第二名;2021年7月,周氏中医对慢性病干预治疗的研究在“2021年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中荣获“优秀成果奖”;2022年6月,鉴于周歧武在中医传承方面作出的贡献,李佃贵教授特授予“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落户在小武中草药店;2023年8月,他受邀参加在赞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走进各国驻华大使馆”系列活动,并被授予“中医特色人才”称号。

周歧武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祖传的“四道”绝学深植于乡土,让岐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郝丰超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