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聂市镇新安村乡村医生张国英。
27年风雨无阻,她骑着摩托穿越乡间田埂,深夜门口亮起的灯盏照亮2400多位村民的健康之路。“活到老学到老,能让乡亲们省一点是一点”,从手写病历到熟练操作医保系统,这位骑坏3辆摩托的女村医用27年践行承诺,让“看病先找张医生”成为湖南省临湘市聂市镇新安村最温暖的口头禅——她就是张国英。
今年已经52岁的张国英,新安村几乎无人不知。27年来,她一个人,守着一间诊室,守护全村人的健康,造就一段佳话。今年3月份,第二届湖南省“最美医生”的名单发布,张国英是唯一荣膺此殊荣的乡村医生。
27个春秋,一个人亦是“一支队伍”
“张医生,我孙子牙痛,都肿起来了,是不是要消炎?”“英妹子,我头晕,血糖是不是有问题?快测一下!”“英姐,我孙子这几天总是发烧,我不会量体温,不敢乱喂药”……
9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村民围着张国英焦急地诉说各自病情,大部分是些小病小痛。没过多久,张国英便麻利地处理完毕,人群也渐渐散去。
日复一日地看些小病,张国英甚至记住了每个人的“既往病史”,就连谁家孩子特别害怕打针,谁家老人得“靠哄”才吃药,她都“门儿清”。
此前,村里可不这样,那时候大家有点不舒服,要么忍着,要么得去上级卫生院。1996年,张国英从计生专干转行为村医。
当村医,意味着“一个人得干成一支队伍”——看病、开方、配药、输液,样样都得行。村医是全科医生,那么多专科都得“多少会一点儿”,她只有通过业余时间,挑灯恶补,让自己的能力提高。
村卫生室只有她一个人张罗,意味着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当时村里没电话,张国英每晚最害怕的就是听到拍门声。后来,她索性装个灯泡在村卫生室门口,照亮大家的路,自己也感到心安。
“其实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我所做的,都是最‘简单’‘基本’的事情。”张国英觉得,自己虽然“渺小”,但大家来卫生室看病,就相当于把性命交到了自己手上,她得为这里的2400多名村民的健康负责。
小小诊室,能做一点就尽量做多一点
不少村民评价,张国英是个特别“心软”的人,遇到家里困难的患者,她总会不忍心,索性减免费用,甚至分文不取。
许多村民还记得,当年风风火火骑着单车、摩托车的张国英,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只要是有行动不便、情况紧急的患者,这个身板小小的女医生总是“说走就走、随喊随到”。
现在的张国英,开上了一辆几万元的小汽车,跑得更勤了。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慢病随访、健康科普……每家每户在哪儿,她都知道。
“张姐,你只需要吃药消炎。一共是40块钱,走医保可以报销70%,你自己只需要出12块钱啊……”张国英看了病、开了药,还办好了医保报销手续。
这些年,张国英见证着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和保障能力的优化和提升。当下,她正不断钻研的新领域,是看病之余熟悉掌握医保新政策。
今年,湖南省加快推进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工作,张国英所在的村卫生室符合条件,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通过不懈努力,张国英不仅能熟练操作电脑,实现医保报销结算,还能帮助其他乡村医生。“当医生嘛,活到老学到老,能做一点就做一点,老百姓能省一点是一点,最终还是想让他们过上健康幸福的日子。”张国英说。
扎根小小诊室,已经默默奉献了27个春秋。当年的张国英早已褪去了青涩,成为村民心目中最“可靠”的人。
徐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