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赤诚之心,守护传统医学永续传承的岐黄薪火;他以钻研之姿,在浩瀚典籍与实践中探寻中医药的科学密码;他躬身实践,以对民族民间医术的真挚热爱,在医学探索之路踏出坚实足迹,他就是北京马武平心脑血管病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马武平。
少年立志习医经,岐黄世家承薪火
1957年,马武平出生在云南玉溪一个回族中医世家,为家族第四代医学继承人。他现任北京马武平心脑血管病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民间医药分会副秘书长,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民间医药实践老师,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研究员,云南民族民间医药单验方收集委员会主任,伊光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马武平自幼跟随家人学医,目睹患者疾苦,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从此立志从事医学事业。青少年时期马武平跟随祖父马正文医生学习,按照祖父的要求研读《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 《药性赋》 《千金方》《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古籍经方。马武平常于药案前反复练习诊脉,在寸关尺间的细微搏动中分辨虚实寒热,将家传的临床用药经验全部熟稔于心,年少时便已能用所学为乡邻服务。
研学古籍通经典,寸关尺间辨虚实
云南是座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流传着众多少数民族的偏方与独特医技,这些对马武平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医学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走访当地少数民族的名医,积累了大量的中草药知识。马武平潜心挖掘云南民族民间特有医技,搜集众多治病的秘方和偏方,将收集的药方进行系统地整理后,结合当地老百姓常见病的发病特征,做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
在临床上,马武平既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又博采各家之长。马武平认为,学习中医不仅要研习古籍、传承古人智慧,还要研读时贤著作、借鉴今人经验。他坚持学思结合,不迷信权威,将学习视为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途径。他善于将中医经典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秉持中医整体观,对典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方剂都反复研读并验证,由此拓宽了治疗思路,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他对子宫肌瘤、胃病、风湿、糖尿病、尿毒症、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均有深入的研究。
临床精研存真验,杏林论道获殊荣
马武平深谙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性。他保存了大量的一手临床实践资料,重视医案的总结,撰写了《浅谈肝炎病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正虚型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病治疗》《化痰活血散瘀通络法治疗头风头痛》《攻补兼治妇女子宫肌瘤囊肿》《浅述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攻补兼治法》《虚寒型小儿肺炎综合征治疗》等多篇文章。
2008年,在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学术年会中,马武平的论文《浅述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攻补兼治法》被评为二等奖;2009年,在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学术年会中,马武平的论文《寒瘀型肝硬化腹水综合征治验》被评为三等奖;2011年,马武平参加第四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论文《虚寒型小儿肺炎综合征治疗》被大会论文集收录。马武平的个人事迹和学术成果已被载入《国医人物·名家篇》《上医新传》等大型辞书中。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马武平院长宛如一位执着的行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基层临床,悉心钻研云南民族民间医药典籍。他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不断将民族医药瑰宝进行挖掘和淬炼,让传统民族医学绽放新的光芒。
郝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