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等器官组织是机体的功能“担当”,如果发生了损伤,就需要进行手术,而术后的恢复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科学全面的护理,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其中做好患者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活动与康复锻炼非常关键,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一、伤口护理:守护好康复的“门户”
伤口是手术“印记”,当伤口红肿时,首先考虑的是局部的炎症反应。医护人员要针对红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轻者要强化局部的消毒,可用适当的抗生素药膏进行涂抹;重者还要做更深入的检查,以判断有没有更严重的感染。伤口渗液也不可忽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排除,液体就会在伤口附近堆积,成为病菌繁殖的“温床”,增加感染的概率,所以要及时地更换敷料,保证创面的清洁。
如果出现伤口出血的情况,要尽快做出诊断。如果是在伤口恢复期,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小血管破裂,这时候可以进行按压包扎。如果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则有可能是患者的大血管出现问题,必须马上进行止血,必要的话还要进行二次手术。
患者平时也要做好伤口护理,在翻身和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轻柔,尽量不要让身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拉扯,也要注意伤口卫生,避免用手去抓挠伤处,以防出现感染。
二、疼痛管理:有效缓解身体“警报”
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最普遍的困扰之一。
如果是轻微疼痛,患者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也可以进行放松练习,在做深呼吸的时候,先缓慢地吸入气体,让腹部充盈,再缓慢地吐出气体,体会到全身的轻松感觉,还要进行适当的冷敷来缓解痛苦。
如果出现中度、重度的疼痛,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轻微到中等程度的疼痛,不良反应比较少。吗啡、芬太尼等是用于治疗中到重度的疼痛,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是也存在恶心、呕吐、便秘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医护人员要对症给药。
三、饮食护理:为身体康复“加油”
在肝胆胰脾术后康复的过程中,实施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量源”。
在术后1—3日,患者需要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以维持机体所需要的养分及水分。这主要是由于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受到了刺激,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如果进食太早,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情况。
在术后3—5日,如果患者的胃肠功能已经逐渐恢复,并且有了排气和排便的症状,就可以喝一些水,如无不适,可逐步转为米汤、菜汤、果汁等流食。
在术后1—2星期,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可以逐步以粥、面条、蒸蛋等半流食品进行补充,还要在食物中加入一些瘦肉末、蔬菜末,保证营养充足。
如果患者病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消化道功能基本恢复,就可以慢慢的开始正常进食。此时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尽量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要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四、活动与康复锻炼:激活身体“动力”
在手术初期,患者可以做一些较小幅度的运动,如翻身和四肢屈伸运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的收缩。患者在手术1—2日内,如果病情许可,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下床走动。起床时一定要逐步的进行动作,首先要在床沿上坐一段时间,等习惯了坐姿以后可以慢慢的站起来,再缓慢的走动。
康复过程中的运动次数应避免过多,运动时长也要进行控制,运动1次保持在10—15分钟,1天可以做3—4次运动。待病情好转后,患者可以逐步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幅度,以促进机体的康复,此时要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轻缓的小幅度运动,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小结
总之,肝胆胰脾的术后护理具有综合性,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多方配合。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充分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加快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所有患者都能成功地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早日康复。
(山东省文登整骨烟台医院 姜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