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农村医药报行业理论 关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式的探析 浅析骨质疏松的危害、预防及认识误区

第7版:行业理论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04 日 星期一   07

浅析骨质疏松的危害、预防及认识误区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女性人群的一种严重被低估的疾病类型,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能导致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离年轻人、中年人还很远。殊不知,骨质疏松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

骨骼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年后可能我们看不到骨骼的变化,但其实它还是在不断改变。

骨质疏松,字面理解就是骨头变得“疏松、脆弱”,医学上来讲就是骨质量和骨密度下降、骨结构退化等,导致骨脆性增加而引发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列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骨质疏松也被称为“寂寞的杀手”。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似乎不痛不痒,但它的长远危害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的改变、机体功能性改变、增加骨折的风险等。

(一)身体形态的改变

随着疾病发展,多数患者会出现驼背、身高缩短等情况,很多人以为是人老了,身体机能不行了,实则不然,这些症状其实很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导致的。

(二)机体功能性改变

随着骨量、骨钙的流失,机体骨结构发生改变,慢慢会出现背疼、腰腿疼痛等情况,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等。

(三)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随着疾病的发展,骨量流失、骨骼变脆,人体即使在轻微的碰撞或跌倒后均可能发生骨折。相比其他骨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不仅难复位,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

三、积极预防骨质疏松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应做到均衡营养、科学补钙、养成良好习惯、定期检查、早期干预和关注特殊人群等。

(一)均衡营养

饮食应保持低盐清淡,注意搭配,含钙量高的物质尽量减少油炸烹饪,菠菜等含草酸高的蔬菜应焯水后再和含钙量高的食物搭配。减少含磷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减少对钙吸收的影响,要多摄入牛奶、虾皮等含钙量高的食物。

(二)科学补钙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食物中摄取钙,是否需要额外补钙应遵医嘱进行。在补钙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晒太阳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以提高钙的吸收。钙片等制剂尽量选择在饭后服用,有利于钙的吸收。

(三)养成良好习惯

每天保持适量运动,户外运动更好,既补钙又增强骨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对人体骨骼造成损伤。

(四)定期检查

健康人群应通过体检等关注骨骼健康。对于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钙水平等检查,做到自身健康状况心里有数,也有利于在疾病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

(五)早期干预

如果已经确诊了骨质疏松,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发展造成不良预后。

(六)关注特殊人群

绝经后会使激素水平发生改变,骨量流失明显且速度加快,因此绝经后女性要特别警惕骨质疏松,调整心态、定期检查,积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

大家可能听过一句话“有钱难买老来瘦”,其实老年人群不宜过瘦。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体重呈现负相关,过瘦可能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四、关于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一)不需要干预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认为并不要紧,实则不然。随着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增加,不仅会导致骨关节慢性疼痛,可能出现病态的驼背,还会增加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甚至致残。故一旦发生骨质疏松,应尽快就医。

(二)治不好,干脆不治了

治不好,干脆不治了,当然是不可行的。骨质疏松好发于老年人群,老年人身体状况本就随着年龄增长在下降,如不干预骨质疏松引发的临床症状和风险,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有时还可致命。

(三)补钙就可以远离骨质疏松

补钙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是不是补钙就可以万事大吉?当然不是,如何科学补钙才是关键。人体每天都需要钙,故每天都需要补充钙,但并不一定需要药补,可通过饮食等多种形式摄取钙。

另外,补钙不仅要补充钙元素,还需要摄取维生素D,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否则等于白补。平时可通过晒太阳等方式,帮助机体活化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市面上补钙的产品有很多,贵的一定好吗?有机钙好还是无机钙好?原则上来说,钙剂的补钙效果是大同小异的,具体应依据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钙剂。

(四)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骨质疏松症虽更加“偏爱”老年人群,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但并非老年人群的“专利”,骨质疏松症可在任何年龄段的任何人群发病。

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但近年来发病人群趋于明显的年轻化。

一般情况下,30岁以后机体各器官从成熟开始慢慢衰退,骨骼也不例外,故30岁以后特别是女性群体更应关注骨骼健康。

五、小结

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慢性疼痛、骨折风险增加等多种危害,故积极预防、管理很重要。

健康人群平时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条件的话可定期的进行检查,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自身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四川省骨科医院检验科 池继敏)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