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农村医药报行业理论 揭秘手术室温度控制可不是开空调那么简单 别让腺样体偷走孩子的睡眠和颜值

第7版:行业理论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一   07

揭秘手术室温度控制可不是开空调那么简单

患者对医院的手术室充满了神秘感和敬重感,它是救治生命的重要地点,更是科技性与严密性并存的场所。而手术室的温度控制,也不是简单的一台空调,这里面有着精密的科学、严格的规范、复杂的运行。

一、手术室温度的专业要求

(一)国际标准与规范

依据ISO17025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及同类国际标准所提倡的要求,手术室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均在20℃—25℃,既能满足病人的体温平衡,又能使医务人员有舒适的工作环境。

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提出,手术室的适宜室温为21℃—23℃,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从空气品质、灭菌杀菌、人体热舒适感三个方面综合作用推荐以上参数。

在中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中指出,手术室最适宜的室内温度要求为21℃—25℃,可以视不同手术需要适当调整。

(二)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患者在手术时,会因暴露面积广、麻醉药抑制代谢等因素引发低体温症。已有研究证实,手术室温度低于20℃时,患者易出现低体温症。

低温影响患者凝血机制,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或止血困难。过低的温度,也会导致患者组织的修复过程延缓,术后患者恢复速度缓慢。

长时间低温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三)温度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手术室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医护人员心理情绪受到影响,操作也不灵活。高温会增加体力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低温会使双手发硬,影响熟练程度。

在手术室内,医护人员需身着多层无菌服装,如环境的温度不舒适将会加重他们的不适感,适宜的温度对其长时间聚精会神的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患者体温管理的重要性

(一)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正常体温需维持在36.5℃—37.5℃,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酶活性,使重要脏器(如心脏、大脑、肾脏等)机能受到损害。高热易出现抽搐、脱水甚至休克,低体温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心脏停搏等。

(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适当的体温有助于患者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感染,例如适度发热可激活白细胞活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通过有效的控制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不必要的热量损失,患者可以节省能量用于身体恢复。

(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麻醉状态下患者的调节能力减弱,易发生低体温。保持适宜体温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出血量并加快术后恢复。低温环境会削弱免疫防御机制,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四)安抚患者心理状态

无论是发热还是寒冷都会使患者感到痛苦,科学的体温管理能够显著改善其主观感受。持续的高温或寒战会让患者焦虑不安,合理调控体温有助于安抚患者心理,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五)优化监测及时预警

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如感染迹象或其他病理变化。根据患者体温数据调整治疗计划,确保个体化精准施治。

三、感染防控中的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具有适宜的生长温度,其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则发生致死或衰亡。许多致病菌在4℃以下活性下降,而56℃以上生存一段时间后将被杀死。

高温是一种传统的杀菌灭菌的物理方法,被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在63℃下加热30分钟,或72℃下加热15秒,可杀灭乳类中的有害微生物,此用以消毒的手段称为巴氏消毒法。

在医院,控制贮存设施(包括冰箱、冷库)的温度就可减少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在采供血机构储存血液制品、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时,必须低温保存以保证其有效性和避免生物污染。

四、控制手术室温度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空调系统的设计维护

手术室应配备独立的中央空调机组,应具有良好的温度、湿度控制功能,并且根据季节温度自动调控,还要注意是否有净化功能,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采用分区送风或分区制冷的方式,在不同区域(手术室洁净间或辅助区)选用不同温控模式,手术台附近的温度略高一点,以避免手术患者出现失温。

要定期清洗或更换空调网、蒸发器和冷凝器,保证空调运行良好,提高制冷和制热的效率,每年至少对温控装置进行一次校准,避免由于设备的老化而发生误差。

(二)优化建筑结构与隔热措施

手术室应使用保温隔热效果好的材料,聚氨酯泡沫板或岩棉板能够有效降低室外环境对室内的影响。

窗户与门之间都要加入密封条,防止冷空气外漏、室外新鲜空气流入。对于频繁开启的门,可以采用自动门或是两道缓冲间,以此降低换热。

铺设低温辐射电热膜或热水管道,冬季时可以打开,提升患者脚部的温度,降低患者对地板产生的冰冷感。

(三)引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在手术室内设置多套高精度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关键点数据,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

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历史数据运算分析,对出现温度异常波动进行趋势预测,实时优化和反馈相应参数,防止异常值出现。

当实时温度偏离设定值后,值班人员会及时触发发声、发光警报,并自动切换应急备用模式(含切换备用机组)。

(四)加强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制定详细的温控管理制度,规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检、记录档案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等职责。

通过系统培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保持恒定室温的重要性,养成随手关门、合理使用加热垫等良好习惯。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测试团队在设备断电、发生故障等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任何时候都能维持稳定、舒适的手术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的精密控温操作是一项科学化、技术性的全面系统性工程,它一方面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安全,另一方面更是整个医护团队高效工作、做好手术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丁伟丽)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